雞眼與病毒疣
雞年話雞眼,兼談病毒疣
(本文刊登於聯合報醫療版94-3-27)
以上兩圖為腳部病毒疣病例
許多人都有小石頭跑進鞋子的經驗,腳踏地時會有一股尖銳的疼痛感,使人非得趕快將石頭取出。雞年到來,歡慶金雞報喜之餘,對於許多腳底長雞眼的患者而言,卻常常因為小小的雞眼而感到痛苦萬分。雞眼就像是腳底黏著一個小石頭,只要壓迫到就十分疼痛,患者經常痛到無法正常走路。
雞眼是由於反覆的磨擦和壓迫所造成的,形成境界鮮明、堅硬、黃色的增生角質丘疹或結節,大小通常為數毫米,好發於關節突出處,例如腳底蹠骨末端,以及小腳趾的外側、腳趾縫。在腳趾間的雞眼,因為吸收了趾間的汗水、濕氣,角質層膨脹變白及變軟,又被稱為軟雞眼。
另外有一種片狀的角質增厚,病灶通常較雞眼為大(數毫米至數公分),而且境界不明顯,也是由於反覆磨擦和壓迫所造成,被稱為胼胝。
雞眼的成因中,不合腳的鞋子最為常見,其他還包括穿著高根鞋,怪異的走路姿勢,解剖學上的骨骼排列異常或是先天畸型等。這些因素造成走路時身體重量集中在腳底的少數區域,反覆摩擦因此形成雞眼或是胼胝。
雞眼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疼痛的症狀,找出潛在的原因,避免穿太緊、太高根或是太尖頭的鞋子。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式為,使用有去角質作用的水楊酸藥膏或是藥水,配合削除一些增厚的角質層,通常都可以達到改善症狀的目標。
另外還可以採用冷凍、電燒或是雷射治療。如果上述治療方式都失敗,最後才考慮外科手術切除。但是要注意的是,如果潛在的原因沒有去除,切除後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性。
爲了減輕走路時對於病灶的壓迫,可以在病灶周圍使用環型像甜甜圈樣的雞眼襯墊。另外對於先天骨骼異常所導致的雞眼,常常必須接受骨科手術才能徹底改善。
對於糖尿病患者的雞眼治療要特別注意,因為很容易導致潰瘍、細菌感染、甚至引發敗血症。
在臨床上,雞眼常常和腳底的病毒疣(蹠疣)混淆,不僅患者搞不清楚,許多的醫師也分辨不清。蹠疣通常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的第一型、二型、四型以及五十七型所引起。筆者將雞眼和蹠疣的鑑別診斷要點整理如表。
蹠疣因為可能會傳染到其他皮膚的部位,治療上可以採取液態氮冷凍治療,通常每隔
鑑別要點 |
雞眼 |
蹠疣 |
成因 |
反覆的磨擦和壓迫 |
病毒感染 |
傳染性 |
無 |
有 |
病灶數目 |
通常只有1~3個 |
數個至上百個 |
壓痛感 |
常常有 |
少數有 |
部位 |
腳底承受體重的壓力點、趾間摩擦處 |
腳底、腳趾、腳背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 |
病灶排列 |
無特殊排列 |
線狀排列或是群聚狀分布 |
病灶表面 |
平滑、皮紋不明顯 |
凹凸不平、皮紋加深 |
病灶中央紅色或是黑色的小點(栓塞的微血管) |
無 |
有 |
刀片削除角質層後 |
皮紋仍舊消失、錐狀的肥厚角質 |
皮紋再度出現、出現點狀出血 |
表:雞眼和蹠疣的鑑別要點
1~2週做一次,平均經過3~4次的治療可以治癒。對於角質較厚的病灶,冷凍治療之外,可以配合使用去角質的水楊酸來治療。另外,新一代的刺激局部皮膚免疫的藥膏(樂得美),可經由激發皮膚的免疫反應,來達到排除皮膚的病毒感染以及皮膚癌的作用,是治療病毒疣的新選擇。